在民宿/酒店经营中,平均房价(ADR)和RevPAR是两个核心绩效指标,它们的计算方式和反映的经营维度有本质区别:
1. 定义与计算公式
指标 | 英文全称 | 公式 | 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
平均房价(ADR) | Average Daily Rate | ADR = 总客房收入 / 已售客房数 |
反映实际卖出房间的平均价格 |
每间可售房收入(RevPAR) | 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 | RevPAR = 总客房收入 / 可售客房总数 或 RevPAR = ADR × 入住率 |
反映所有房间(包括空房)的平均收益 |
2. 关键区别
对比维度 | ADR | RevPAR |
---|---|---|
计算分母 | 仅计算实际售出的房间 | 计算所有可售房间(含空房) |
反映重点 | 定价能力与服务质量 | 整体经营效率(定价+入住率) |
优化手段 | 提高房价(如升级房型) | 既要提高房价,也要提升入住率 |
3. 实际案例
假设某民宿有10间房,某日数据:
-
售出6间,总收入¥4800(其中:4间¥800,2间¥400)
-
空置4间
指标 | 计算过程 | 结果 |
---|---|---|
ADR | ¥4800 ÷ 6间 | ¥800/间 |
入住率 | 6间 ÷ 10间 | 60% |
RevPAR | ¥4800 ÷ 10间 或 ¥800 × 60% |
¥480/间 |
👉 解读:
虽然平均房价达¥800,但因40%空置,实际每间可售房收入只有¥480。若想提升RevPAR,需:
-
通过促销将剩余4间以¥300/间卖出 → RevPAR升至¥600
-
或提高高价房比例(如6间全卖¥800) → RevPAR升至¥480
4. 使用场景
-
ADR:评估市场定位是否合理(如对比竞品房价)
-
RevPAR:衡量整体经营健康度(更适合投资人看回报)
📌 黄金法则:
高ADR + 低入住率 → 可能定价过高
低ADR + 高入住率 → 可能牺牲利润换流量
理想状态是找到平衡点(如通过动态定价实现RevPAR最大化)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